清朝時期,保定府就是歷代舉子進京趕考的門戶和臨試苦讀的最后一站,家境富裕的考生往往自帶食品。所帶的一些醬肉、肘子連湯帶水,吃著油膩、攜帶不便。保定高陽廚師便想辦法改進制作工藝,發(fā)明了“鍋包肘子”。這道菜一問世就大受歡迎,成為舉子們從保定進京必帶的一種食品,后因此菜有美容養(yǎng)顏的功效傳入宮廷,成了倍受帝王后妃青睞的一道名菜,此菜深得慈禧太后喜歡,每當她吃了這道菜,都品評贊賞一番,還特意請來保定名廚王老昆到御膳房專做此菜,并親令王老昆專門培訓一名制作鍋包肘子的高徒,以防此技失傳,王老昆70歲時告老還鄉(xiāng)后,在保定專做此菜。保定會館27年來一直烹制鍋包肘子,每日售販百余道,可謂看家經典菜。